西南夷君長一以什數、二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+添字還原。其君長數以什數。什=十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十數君長中、以夜郎最大。夜郎最大。三其西靡莫四之屬五以什數、滇最大。六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、邛都最大。此皆魋結、七耕田、有邑聚。其外西自同師以東、八北至楪榆、九名為嶲、昆明、一〇皆編髮、隨畜遷徙、一一孫守真按。編=辮、字形結構換聲符。毋常處、毋君長、地方可數千里。自嶲以東北、君長以什數、徙、筰都一二最大。自筰以東北、君長以什數、冉駹最大。一三其俗或士箸、孫守真按。武英殿本作「土著」、百衲本作「土箸」、此誤。或移徙、在蜀之西。自冉駹以東北、君長以什數、白馬最大、一四皆氐類也。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。
一正義。在蜀之南。
二索隱。劉氏音所具反。鄒氏音所主反。
三索隱。荀悅云。「犍為屬國也。」韋昭云。「漢為縣、屬牂柯。」按。後漢書云「夜郎東接交阯、其地在胡南、其君長本出於竹、以竹為姓也」。 正義。今瀘州南大江南岸協州、曲州、本夜郎國。
四索隱。夷邑名、滇與同姓。
五正義。在蜀南以下及西也。靡非在姚州北、去京西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、卽靡莫之夷。
六集解。如淳曰。「滇音顛。顛馬出其國也。」 索隱。崔浩云。「後為縣、越嶲太守所理也。」 正義。昆州、郎州等本滇國、去京西五千三百七十里也。
七索隱。魋、漢書作「椎」、音直追反。結音計。
八集解。韋昭曰。「邑名也。」 索隱。韋昭云邑名。漢書作「桐師」。
九集解。韋昭曰。「在益州。楪音葉。」 索隱。韋昭曰。「益州縣。楪音葉。」 正義。上音葉。楪澤在靡北百餘里。漢楪榆縣在澤西益都。靡非、本葉榆王屬國也。
一〇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永昌有嶲唐縣。」 索隱。崔浩云。「二國名。」韋昭云。「嶲、益州縣。」 正義。嶲音髓。今嶲州也。昆明、嶲州縣、蓋南接昆明之地、因名也。
一一正義。編、步典反。畜、許又反。皆嶲、昆明之俗也。
一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徙在漢嘉。筰音昨、在越嶲。」 索隱。服虔云。「二國名。」韋昭云。「徙縣屬蜀。筰縣在越嶲。」徐廣云。「筰音昨。」 正義。徙音斯。括地志云。「筰州本西蜀徼外、曰貓羌嶲。地理志云徙縣也。華陽國志雅州邛郲山本名邛筰山、故邛人、筰人界。」
一三索隱。案。應劭云「汶江郡本冄駹。音亡江反」。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蜀西徼外羌、茂州、冄州本冄駹國地也。後漢書云冄駹其山有六夷、七羌、九氐、各有部落也。」
一四索隱。案。夷邑名、卽白馬氐。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隴右成州、武州皆白馬氐、其豪族楊氏居成州仇池山上。」
始楚威王時、使將軍莊蹻一將兵循江上、略巴、(蜀)黔中以西。莊蹻者、故楚莊王苗裔也。蹻至滇池、(地)方三百里、二旁平地、肥饒數千里、以兵威定屬楚。孫守真按。斷句。以兵威定、屬楚。欲歸報、會秦擊奪楚巴、黔中郡、道塞不通、因還、以其衆王滇、變服、從其俗、以長之。秦時常頞三略通五尺道、四諸此國頗置吏焉。十餘歲、秦滅。及漢興、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。巴蜀民或竊出商賈、取其筰馬、僰僮、五髦牛、以此巴蜀殷富。
一索隱。音炬灼反。楚莊王弟、為盜者。 正義。其略反。郎州、昆州卽莊蹻所王。
二索隱。滇池方三百里。地理志益州滇池縣、澤在西北。後漢書云。「其池水源深廣、而〔末〕更淺狹、有似倒流、故謂滇池。」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滇池澤在昆州晉寧縣西南三十里。其水源深廣而〔末〕更淺狹、有似倒流、故謂滇池。」
三集解。音案。
四索隱。謂棧道廣五尺。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五尺道在郎州。顏師古云其處險阨、故道纔廣五尺。如淳云道廣五尺。」
五索隱。韋昭云。「僰屬犍為、音蒲北反。」服虔云。「舊京師有僰婢。」 正義。今益州南戎州北臨大山、古僰國。
建元六年、大行王恢擊東越、東越殺王郢以報。恢因兵威使番陽令一唐蒙風指曉南越。南越食蒙蜀枸醬、二孫守真按。斷句+找對主詞+先抓動詞·找對詞性+添字還原+單字想複詞。食唐蒙以蜀地之枸醬。食=飼、字形結構換聲符。蒙問所從來、曰「道西北牂柯、牂柯江三廣數里、出番禺城下」。蒙歸至長安、問蜀賈人、賈人曰。「獨蜀出枸醬、多持竊出市夜郎。夜郎者、臨牂柯江、江廣百餘步、足以行船。南越以財物役屬夜郎、西至同師、然亦不能臣使也。」蒙乃上書說上曰。「南越王黃屋左纛、地東西萬餘里、名為外臣、實一州主也。今以長沙、豫章往、水道多絕、難行。竊聞夜郎所有精兵、可得十餘萬、浮船牂柯江、出其不意、此制越一奇也。誠以漢之彊、巴蜀之饒、通夜郎道、為置吏、易甚。」上許之。乃拜蒙為郎中將、將千人、食重萬餘人、四從巴蜀筰關入、遂見夜郎侯多同。蒙厚賜、喻以威德、約為置吏、使其子為令。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繒帛、以為漢道險、終不能有也、乃且聽蒙約。還報、乃以為犍為郡。發巴蜀卒治道、自僰道指牂柯江。五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、筰可置郡。使相如以郎中將往喻、皆如南夷、為置一都尉、十餘縣、屬蜀。
一正義。番音婆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枸、一作『蒟』、音窶。」駰案。漢書音義曰「枸木似穀樹、其葉如桑葉。用其葉作醬酢、美、蜀人以為珍味」。 索隱。蒟。案。晉灼音矩。劉德云「蒟樹如桑、其椹長二三寸、味酢。取其實以為醬、美」。又云「蒟緣樹而生、非木也。今蜀土家出蒟、實似桑椹、味辛似薑、不酢」。又云「取葉」。此注又云葉似桑葉、非也。廣志云「色黑、味辛、下氣消穀」。窶、求羽反。
三正義。崔浩云。「牂柯、繫船杙也。」常氏華陽國志云。「楚頃襄王時、遣莊蹻伐夜郎、軍至且蘭、椓船於岸而步戰。旣滅夜郎、以且蘭有椓船柯處、乃改其名為牂柯。」
四索隱。案。食貨輜重車也。音持用反。
五索隱。道牂柯江。崔浩云。「牂柯、繫船杙也、以為地名。」道猶從也。地理志夜郎又有豚水、東至南海四會入海、此牂柯江。
當是時、巴蜀四郡一通西南夷道、戍轉相饟。數歲、道不通、士罷餓離溼死者甚衆。西南夷又數反、發兵興擊、秏費無功。上患之、使公孫弘往視問焉。還對、言其不便。及弘為御史大夫、是時方築朔方以據河逐胡、弘因數言西南夷害、可且罷、專力事匈奴。上罷西夷、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、二稍令犍為自葆就。三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漢中、巴郡、廣漢、蜀郡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元光六年、南夷始置郵亭。」
三正義。令犍為自葆守、而漸修成其郡縣也。
及元狩元年、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、言居大夏時見蜀布、邛竹、杖、一使問所從來、曰「從東南身毒國、二可數千里、得蜀賈人市」。或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。騫因盛言大夏在漢西南、慕中國、患匈奴隔其道、誠通蜀、身毒國道便近、有利無害。於是天子乃令王然于、柏始昌、呂越人等、使閒出西夷西、指求身毒國。孫守真按。1.添字還原+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旨在求。2.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指=詣。。至滇、滇王嘗羌三乃留、為求道西十餘輩。歲餘、皆閉昆明、四莫能通身毒國。
一集解。韋昭曰。「邛縣之竹、屬蜀。」瓚曰。「邛、山名。此竹節高實中、可作杖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字或作『竺』。漢書直云『身毒』、史記一本作『乾毒』。」駰案。漢書音義曰「一名『天竺』、則浮屠胡是也」。 索隱。身音捐、毒音篤。一本作「乾毒」。漢書音義一名「天竺」也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嘗、一作『賞』。」
四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為昆明所閉道。」 正義。昆明在今嶲州南、昆縣是也。
滇王與漢使者言曰。「漢孰與我大。」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。漢與我孰大。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故、各自以為一州主、不知漢廣大。使者還、因盛言滇大國、足事親附。天子注意焉。
及至南越反、上使馳義侯因犍為發南夷兵。且蘭一君恐遠行、旁國虜其老弱、乃與其衆反、殺使者及犍為太守。漢乃發巴蜀罪人嘗擊南越者八校尉擊破之。會越已破、漢八校尉不下、卽引兵還、行誅頭蘭。二頭蘭、常隔滇道者也。已平頭蘭、遂平南夷為牂柯郡。夜郎侯始倚南越、南越已滅、會還誅反者、夜郎遂入朝。上以為夜郎王。
一索隱。上音子餘反。小國名也。後縣、屬牂柯。
二索隱。卽且蘭也。
南越破後、及漢誅且蘭、邛君、幷殺筰侯、冄駹皆振恐、請臣置吏。孫守真按。添字還原。請臣服於漢並請漢罝守吏。乃以邛都為越嶲郡、筰都為沈犂郡、冄駹為汶山郡、一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。
一集解。應劭曰。「今蜀郡岷江。」
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誅南夷兵威風喻滇王入朝。滇王者、其衆數萬人、其旁東北有勞𣹰、靡莫、一皆同姓相扶、未肯聽。勞𣹰、靡莫數侵犯使者吏卒。元封二年、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𣹰、靡莫、以兵臨滇。滇王始首善、以故弗誅。滇王離難西南夷、孫守真按。離難二字未解。或為王名。然後接西南夷、先抓動詞、則無動詞已。舉國降、請置吏入朝。於是以為益州郡、賜滇王王印、復長其民。
一索隱。勞寢、靡莫。二國與滇王同姓。
西南夷君長以百數、獨夜郎、滇受王印。滇小邑、最寵焉。
太史公曰。楚之先豈有天祿哉。在周為文王師、封楚。及周之衰、地稱五千里。秦滅諸候、唯楚苗裔尚有滇王。漢誅西南夷、國多滅矣、唯滇復為寵王。然南夷之端、見枸醬番禺、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+添字還原。於番禺見枸醬。大夏杖、邛竹。西夷後揃、一剽分二方、二卒為七郡。三
一集解。漢書音義曰。「音翦。」 索隱。音剪。揃謂被分割也。
二索隱。剽音匹妙反。言西夷後被揃迫逐、遂剽居西南二方、各屬郡縣。剽亦分義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犍為、牂柯、越嶲、益州、武都、沈犂、汶山地也。」
索隱述贊。西南外徼、莊蹻首通。漢因大夏、乃命唐蒙。勞𣹰、靡莫、異俗殊風。夜郎最大、邛、筰稱雄。及置郡縣、萬代推功。